客家,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,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、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。
从宋朝开始,中原汉民大举南迁,经赣南、闽西到达梅州,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、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。此后,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,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。「客家四州」为梅州、赣州、汀州、惠州。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,石壁也被成为「客家祖地」。
目录
1 客家起源
1.1 客家人的迁徙
1.2 客家名称的由来
2 客家地区
3 客家精神
4 客家人的分布情况
4.1 中国大陆客家人分布
4.2 香港与澳门客家人分布
4.3 台湾省客家人分布
4.4 世界客家人分布
5 历史名人
6 现代名人
6.1 台湾省
6.2 港澳
6.3 中国大陆
6.4 海外地区
7 客家民居
8 客家美食
9 语言
10 艺术
11 旅游景点
12外部连接
客家人(Hak-ka-ngin)
人口:
约6千万
分布:
*中国大陆南方、港澳
*台湾省
*东南亚等地
人种:
民族:
民系:
黄色人种
汉族
客家民系
语言:
客家话
客家起源
客家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,其起源存在多种说法,主要的有客家土著说和中原说。客家土著说则认为「客家共同体,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汉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,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,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」,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 ... 。
一般认为,客家民系是少数南迁汉族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、粤、赣连结地区,经过与当地畲、瑶等人口居多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,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、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。其文化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出继承中原汉族文化,所以应肯定为汉族的一个支系。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,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,所以作为一个群体,其成员就应该包含相互融合,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。因此,「客家」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,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,而是文化的概念。
客家人的迁徙
客家人有编修族谱的习性,是追本溯源查客家人的姓氏族谱中,可以发现客家人源于汉族,是住在中国北方的居民。活动范围约在今山西、河南、湖北间。经语言学家考证,客家方言最接近中原古音韵,其社会宗法制度、文化生活习俗、服饰衣着、信仰崇拜、风水迷信等方面类于旧中原。
根据族谱和史册,客家人是指靖康之变后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,他们大部分都是青年男子。这些中原男子与当地的越女通婚,后代继承了父辈的姓氏和儒家文化,也继承了百越的风俗,所以客家话具有宋代汉语及百越语的特点。他们与秦人后裔的广东人及晋人后裔的闽南人的关系并不好。
因北方的动乱不安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移,根据历史学者罗香林的研究,客家人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南迁,可分五个时期:
第一次大迁徙,在东晋永嘉年间。五胡乱华,国都由洛阳迁往南京,中原一带胡骑纵横,兵荒马乱,大批贵族名流及平民百姓纷纷往江南迁移。为了避难,客家祖先也纷纷南迁,渡过黄河,到达湖北安徽、河南南部,及江西一带。
第二次大迁徙在唐末至宋,主要是受到黄巢之乱的影响,迫使客家先民迁移到安徽南部、江西东南部、福建西部与南部、广东东部东北边界等地区。
第三次大迁移发生在南宋末到明代初年。蒙古人入主中原,宋室南渡,当时居住在江西南部、福建西部的客家人也随着迁移到广东东部和北部,并拥护宋朝王室,和蒙古军队对抗,牺牲壮烈。
第四次大迁移在明末清初到乾嘉之际。受满人南下入主及内部人口膨胀等因素,由广东东部、北部及江西南部迁往广东中部及滨海地区,及四川、广西、湖南、台湾省,且有一小部分迁到贵州南部及南部及西康的会理。
第五次大迁移,在清乾嘉以后,因受土客械斗及太平天国事件的影响,由广东中部的新兴、台山等地迁到广东西部的高、雷、钦、廉各州,远的到海南岛。
在五胡乱华中原人民辗转南迁的时候,已有「给客制度」。南齐书州郡志云:『南兖州,镇广陵。时百姓遭难,流移此境,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。元帝大兴四年,诏以流民失籍,使条民上有司,为给客制度』。